如果单单只从8到180的数据来看,眼镜行业肯定存在大多数人认为的暴利。但是是否存在暴利需要有全面的分析,特别是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。
眼镜行业业内人士有一个自己的分析,来证明眼镜行业并不存在暴利:眼镜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,不像有些产品,出厂的零件经过简单的组装就可以投入使用。
因此对于近视镜、老花镜等有度数的眼 镜,从镜片和镜架出厂到顾客使用,还要经过更多复杂的环节,也就是验光和配镜,甚至复查。因此,眼镜的销售完全是个性化的服务。
在标准的技术条件下,验光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,复杂病例约两个小时左右。一般情况下初步估算,验光费用约50-100元(验光的费用在美国约30-50美元,在香港约700港元),加工费用约25-30元。但是好的镜片加工工序多,时间成本也上升。现在立等可取的现片是近视在1000度以内,散光在200度以内的情况,超过这个范围的,属于特殊人群,需要单独操作,加工时间要在3天至1周时间,甚至可能运到国外去加工,还会产生关税的成本。由于验光和配镜都是高度复杂的技术工作,都是针对每一个顾客提供的个性化服务,因此,体现的价值需要进一步计算,而国内眼镜店一般以免费验光、免费加工作为吸引顾客的卖点,其价值被隐蔽起来了。
消费者都可以看得到,现在的眼镜店都处于闹市区繁华地段,价格不低的门面费用就是成本中的很多一部分。